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正当价值与司法适用:纠纷解决视野中的致送机制/林智明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7:15:26  浏览:903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正当价值与司法适用:纠纷解决视野中的致送机制

林智明


[摘 要]由于立法的含糊及司法解释的限制,传统的反致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处于冰封状态,其实现实质正义和衡平个案公正等价值没有得到开发。随着《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推进,其成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是不远的现实,其司法价值和适用问题将成为理论界和法院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运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从纠纷解决的法理角度对传统反致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此课题进行前瞻性研究。

[关键词]正当价值;司法适用;纠纷解决;反致;致送


  反致是当今世界各国国际私法立法与实践广为采纳的制度。然而在我国,1987年颁行的《民法通则》所奠定的民法体系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反而明确排除其在国际合同领域的适用,以致我国法院一直以来对反致功能予以整体性忽视,反致的司法实践长期处于冰封状态至今没有相关的案例。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及2003年的《民法典》草案均规定了反致制度,可以预见,随着《示范法》对立法日益深入的影响以及《民法典》编纂工作不断推进,反致从学说法、民间法变身国家法应是不远的现实,其司法价值和适用问题亦必将成为我国理论界和法院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即拟在从纠纷解决的角度对传统反致理论作些新思考的基础上,做点前瞻性的研究。

一、本质内涵与多层样态:“致送”对广义反致的概念替代

(一)表象式描绘——广义反致概念的理性缺陷

  概念作为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通过大量实践从对象许多属性中抽出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的。反致概念也是随着国际私法的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炼的。狭义的反致(remission),即法国所称的“一级反致”(revoi au premier degre),作为一种法律适用现象最早萌芽于法国鲁昂高等法院1652年和1663年的几个判决,并由学者弗罗兰(Froland)作了初步的梳理,但直到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的“福果案”(Forge’s Case),才引起法学界的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得以成形。此后,随着国际私法实践的发展,与其相类似的各种法律适用现象,包括转致(transmission)即法国称的“二级反致” (renvoi au second degre)、间接反致(indiect remission)、双重反致(double renvoi)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正如泰特雷(William Tetliey)批评:“反致具有多重定义”,“反致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充分地理解”,[1]学界至今没有从上述诸类法律适用现象中归纳概括出统一的概念,为了表述该问题及制度,学界便将原初形态——“反致”(renvoi)赋予了广义含义,以作统一的指称。广义反致概念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1、逻辑上欠妥当。因为“反致”(renvoi)的法语原文含有“回翔”之意义,[2]是表怔准据法的指定最后返还法院国并适用法院地法的范畴,其外延可涵括狭义反致、间接反致以及指定法院地法的双重反致,但不具备包容转致以及指定非法院地法的双重反致的逻辑周延。有学者因故坚持认为“反致”一词用法不恰当,主张称之为“移送”才对;[3] 2、缺乏统一性。各类论著在谈及“反致”概念时,绝大多均对狭义反致、间接反致、转致及双重反致分别下定义,而没有抽取此四种法律适用现象的共同属性进行上位概括以获取统一的类概念;3、表象式描绘。在对狭义反致及其类似法律适用现象下定义时,学界均用类似“甲国法指引乙国法,乙国法指引甲国法或丙国法,最后法院适用甲国法或丙国法”的语句进行陈述,实质是把反致当作为纯粹的技术手段按其选法规程进行表象式描绘,未能揭示反致作为法的本质属性,也完全忽略了其内涵的判决一致、公平以及维护内国利益等价值因素。概念认识的表象式和个别性,成为了反致理论深入研究的桎梏,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反致问题本质探讨的不够深入具体,以致相关理论呈现重大分歧,酿成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千差万别的形态。因此,对广义反致下的各种法律适用现象进行统一概括以提炼科学的上位概念,对相关理论及制度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致送”的内涵——从协调法律冲突技术到纠纷解决法的本质揭示

  “概念是种种观念概括其类似的而形成的共同概念”。[4]无论是直接反致,抑或是间接反致、转致及双重反致,都是在适用外国法调整国际民商关系时产生的现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法院地的冲突规范对外国法作“整体的指引”,导致适用外国的冲突规范并据此确定处理案件的实体规则。在本质上,它们属于外国冲突规范的适用制度,体现了确定准据法的权力从法院地冲突规范到外国冲突规范的一种传递、致送的关系。故用“致送”作为上位概念是合乎该类法律适用现象的类本质的。此种内外国冲突规范之间的传递、致送的关系具有授权及准用的性质,内国冲突规范的指引是外国冲突规范得以适用的根据,据外国冲突规范确定的准据法亦视为适用内国冲突规范的结果,其不意味着内国冲突规范就此放弃了对国际民商案件的确定准据法的权力并将此种权力移交给了外国冲突规范,与诉讼管辖权上的移送制度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因此,将诉讼法高频使用的“移送”术语引入国际私法不仅不能表征传统反致作为国际私法特有制度的特点,而且会引起理解的偏差,明显是欠妥当的。
  “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生活条件”。[5]在理解传统反致概念赖以维系的基础时,学界一直以来是停留在协调法律冲突的层面上加以把握:“像识别问题一样,反致(renvoi,remission)问题也是一种冲突规范之间的冲突,是一种二级冲突的事例”、“识别冲突是一种‘隐含的(latent,hidden)冲突’……但反致所涉及的却是一种‘公开的’、‘显而易见的’(open,explicit)冲突”,[6]反致被定位为缓解冲突规范冲突的技术制度,其主要价值就是获取判决结果的一致(往往伴随的是法院地法的扩大适用)。[7]进入21世纪之初,此种将国际私法局限于解决法律冲突的观点,受到了强烈的批判,著名法学家李双元教授就呼吁国际私法应从传统解决法律冲突的角色定位中解脱出来回归调整国际民商关系的基本任务做深层的定位,发挥其建构和维护公正和合理的国际民商新秩序的价值和功能。[8]此种从解决法律冲突到调整国际民商关系亦即纠纷解决的分析理路,体现了21世纪国际私法革命性变革的方向,为包括反致在内的国际私法制度的本质认识的拓宽与加深开辟了新天地。事实上,法律冲突仅是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过程的一个环节,国际私法的根本目标在于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并非是仅仅解决法律冲突。因此,致送的深层本质并非是作为解决法律冲突的纯粹的技术技巧,而是通过解决法律冲突以有效地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法律机制,即所谓 “反致法”(致送法)。[9]
  从纠纷解决的角度,本文对致送作以下定义:所谓致送,是指在审理国际民商事案件中,根据法院国冲突规范的指引,适用外国冲突规范来确定处理案件的实体规则,以有效地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促进并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民商法律秩序的一种冲突法机制。

(三)“致送”的样态——理念、方法、制度及原则的多层复合

  “致送”在从学说法上升为国家法的制度化历程中,在不同的层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态。在法律价值层面,其具备理念的形态饱含丰富的价值因素而并非一套纯粹的技术空壳。在传统国际私法时代,“致送”自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的“福果案”(Forge’s Case)开始就具备了扩大法院地法的适用以维护内国经济利益的理念,之后,随着国际私法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发展,其作为协调冲突规范冲突的手段得到强调,达成判决结果的一致成为普适的价值标准。进入现代国际私法时代以来,那种认为“反致条款之能在某些条件限制下,使各国法院对同一案件,得到统一判决外,别无他种价值”的观点遭到有力的批驳,[10]致送价值的综合观得以确立,个案公正合理的现代目标得到弘扬和重视并居于价值体系的核心,[11]实现国际民商事交往的秩序化和安全成为了新的时代追求。[12]致送正是上述多元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在法律方法层面,致送显现为选择处理案件准据法的思维、方式和技巧,如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第8条第二款规定:“如特定法律选择规则的目的在于使法院就案件事实得出的结果与另一州法院审理该案时得出的结果相一致,则法院可适用该另一州的法律选择规则,但要考虑实际可行性。”该规定虽未采用致送(反致)的术语,但实际上致送(反致)被当作为结果选择的技巧而存在。[13]在法律规范层面,考察各国立法实践,致送则具有制度及原则两种样态:前者如1896年《德国民法施行法》、1987《瑞士国际私法法规》,致送被规定在法典的分则中作为一种例外的制度适用于继承、民事身份、亲属等若干有限领域;后者如1978年《奥地利联邦国际私法》、1986年《联邦德国国际私法》,则将致送规定在法典总则中,作为一条普适的原则。多种样态不同层面的复合,组构了致送错落有致的立体式图景。

二、正当基础与制度建构:致送作为国际民商事纠纷解决冲突法机制的考察

(一)正当基础——基于纠纷解决的历史性及中国语境的现代性辨析

  对反致理论论战的各种论据,有学者在法哲学方法论角度将其进行梳理并归纳成为以下三大类:一类为“教条论”(Dogmatic arguments),其从概念主义出发,以冲突法的逻辑纯粹性为基础论据,包括国家主权论、逻辑论和修正的逻辑论;另一类为“功能论”(Functional arguments),其从经验主义出发,以冲突法体系的功能目的性为基础论据,包括围绕“实现判决一致性”、“适用法院地法”和“适用较好法”展开的争论;第三类是“技术论”(Technical arguments),主要从反致操作可行性展开论战。[14]可见,传统反致理论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其局限于从自身的属性上去寻找存在的合理性和制度化的正当依据,这无疑落入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窠臼。“有国家,有社会,有纠纷,就有法”,法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其赖以维系的各种物质生活条件所构成的社会基础,一项法律制度的正当性植根于其所立足的社会土壤,致送的制度化根据亦深深隐身在国际民商事纠纷解决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
  国际民商事纠纷解决法律机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实体法机制到实体法、程序法和冲突法多元机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的历史进程。[15]其实体法机制及程序法机制的萌芽可追溯到公元前3-4世纪的古代欧洲。古希腊的商业惯例如在海上贸易中心的罗得岛地区发展起来的罗得岛法(Lex Rhodia)作为共同的原则适用于整个城邦社会,而古罗马的万民法则成为适用于罗马人与外国人以及外国人之间关系的普遍性规则,成为早期普遍主义的实体法机制的雏形;而为适用这些普遍规则处理跨国争议的特别法庭,[16]尤其是古罗马的外事裁判官制度则是程序法机制的原始发端。进入属人及属地主义时代后,国际民商事纠纷的解决转而适用内国单边的实体法,步入漫长的特殊主义时期,直到19世纪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的肇始,才逐步趋向对普遍主义的归复。程序法机制则从托勒密王朝时代开始演变,[17]仲裁、诉讼等各项制度日逐完善、不断丰富。作为解决国际民商纠纷第三类手段的冲突法机制,其出现则是较晚的事,是纠纷解决法克服实体法机制缺陷的必然。欧洲大陆进入13世纪后,跨国性商业往来尤其是区域性经贸关系蓬勃发展,各国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激烈争夺对跨国纠纷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法律冲突问题应运而生。意大利的各城邦国家渐发现,一律适用内国实体法并不总能带来公平合理的结果,无视外邦国家利益和法律的裁判往往得不到外邦的承认和执行,从而影响及阻碍跨国民商关系的发展。出于公平合理处理跨国纠纷以促进国际民商关系顺畅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外国实体法的效力并予以适用便是司法实践多国博弈的结果。冲突规范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凭借巴托鲁斯的智慧以“法则区别说”的原态迅速照亮了整个欧洲的夜空。戴西和莫里斯在分析英国冲突法实践后指出,“反致的产生,就是一连串意外事件的历史”。[18]出乎巴托鲁斯意料的是,他为解决各国实体法律冲突而殚精竭虑创造的冲突规则,会在日后的司法实践中卷入到无穷的冲突漩涡之中,国际民商纠纷的解决在经过冲突规范解决实体法冲突的问题后,又遭遇了冲突规范之间“二级冲突”的新难,致送作为协调冲突规范冲突以达到最终有效解决国际民商纠纷的手段和新机制终被催生。其正当性基础在于:冲突规范通过规定的连结点来寻找处理案件的实体法,这种选法机制对准据法指向的是包含冲突规范在内的外国法律体系,并非具体的法律规则,外国冲突规范被指引和适用就具有逻辑基础;传统冲突法机制是种“分配法”或“管辖权选择方法”,其在确定处理纠纷的准据法前并没有考察该法的内容,对适用该法所产生的后果无从知晓,无法保证案件的处理达到公平的预期。即便现代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传统僵硬的冲突法机制进行改良后,由于案件实际情况的错综复杂,最密切联系地法也只能满足国际民商纠纷的解决获取立法的公平而不能确保个案正义的实现,就需要进行新一轮法律选择对不良的适用后果加以矫正,这是致送产生的客观基础。当代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致送,则是其正当性强有力的彰现和明证。当然,各国对各种致送类型的接受程度是一个国情问题,取决于一国国际民商关系的发展阶段和国际民商纠纷的实际情况。正是国际民商关系发展水平和国际民商纠纷情况的不同,导致各国致送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千差万别。
  在当代中国,致送的制度正当化具有独特而复杂的语境。首先是改革开放的社会语境。我国正由传统的封闭型社会向现代的开放型社会转型,国际民商关系、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蓬勃发展,国际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近年来,我国公民和侨民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非洲屡次遭受抢劫、劫持、绑架甚至杀害,在俄罗斯遭遇禁售令等事件均表明,如何保护我国国家经济利益以及在外侨民以及人员的合法权益成为严峻问题。我国法院在处理这些国际民商纠纷时,如接受反致适用我国的实体法律,或者事件发生国法院接受转致适用我国公民和侨民的属人法即我国实体法,即有利于对我国国家经济利益以及在外侨民以及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其次是“一国两制”的宪政语境。实行“一国两制”,我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形成了“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格局,根据保持法律50年不便的原则,区际法律冲突成为社会新现象,成为解决区际纠纷的“拦路虎”,甚至影响“一国两制”的稳定。因此就有必要规范致送制度,协调冲突规范的冲突,消除其对区际民商秩序和“一国两制”宪政制度的不利影响。香港、澳门和台湾均规定了致送,我国大陆也应在立法上接受该制度。最后是法律发展滞后的制度语境。我国正处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阶段,相应的许多法律规定得不够合理和完善,与发达国家的法律相比相落后,因此对国际民商纠纷适用国际惯例或者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法律可能要比适用我国实体法更能体现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裁判结果会更公平合理,更能保护我国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这就必要规定转致制度以实现此种裁判期望。

(二)补救原则——致送在国际民商事纠纷解决冲突法机制中的定位与建构

  考察各国立法,致送在国际民商事纠纷解决冲突法机制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定位:一是例外制度论,致送被规定在国际私法法典的分则中,仅适用于继承、身份、家庭等有限的领域;二是基本原则论,将致送规定在国际私法总则中作为一项基本的法律适用原则,对绝大多数领域均接受致送对外国冲突规范的援用。例外制度论的理论依据是,随着法律统一化和趋同化的发展,特别是本国法与住所地法两大法律适用主义的融合,各国冲突规范的冲突性质不断削弱;同时,意思自治和最密切联系两大原则的广泛采用,增强了现代法律选择的灵活性与合理性,从而在合同、侵权等领域排除了致送功能的发挥。事实上,法律统一化和趋同化现今还主要表现为区域性运动,在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社会中,世界冲突法大一统是个纯粹的乌托邦,只要主权国家没有消亡,各国冲突法的分歧就不可避免,致送作为协调冲突法冲突以公平处理国际民商争议的机制就具有客观基础。最密切联系原则等现代灵活化选法方式尽管较之传统硬性冲突规则能得较为合理的准据法,并不排除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立法预制的最密切联系地法不再具有与国际民商纠纷的最强联系,或者由于具体案件错综复杂,立法指引的最密切联系地法的适用不能实现实质公平的预期,这就需要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作新的发展,对此种不当的适用从满足个案公平的价值层面加以补救与矫正。因此,现代的灵活性的选法方式与致送并没有根本的矛盾,而是种互补关系,排除致送在合同、侵权等领域的使用而将其限制在继承等若干的领域是没有充分的依据的。致送具有对冲突规范的普遍的矫正功能,应作一项原则适用于国际民商纠纷的各领域。但将其推崇为冲突法的基本原则则有过当之嫌。基本原则论主张法院国对外国法的指引一律指定冲突规范,其实质是完全否定了内国冲突规范的合理性和效力,无疑取消了内国冲突规范应有的地位。以灵活的选法方法为核心的现代冲突规范,其适用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使国际民商纠纷得到公平合理的结果,其正当性和法律效力是值得肯定的。其适用不能满足个案公平的要求,仅是个别、例外的情形,因此致送对现代冲突规范的补救及矫正功能也仅在某些特定场合才得以发挥。相对冲突规范,致送在国际民商纠纷解决机制体系中,就只是一种补救机制或矫正机制。据此,本文认为,致送可作为一种法律适用的补救原则规定在国际私法法典总则。具体条款可作如下规定:“如本国冲突规范所指引的本国或外国的实体法不能使国际民商争议得以公平处理,则接受本国冲突规范对外国冲突规范的致送,根据外国冲突规范所指定的实体法律来处理国际民商争议。”

三、司法价值与适用规制:司法衡平的破冰理路

(一)价值与场合——司法适用冰封状态的融解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致送的适用长期处于冰封状态,至今没有出现过相关的案例。其原因,一方面是司法解释的限制。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关于〈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二部分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或人民法院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处理合同争议适用的法律,是指现行的实体法,而不包括冲突规范和程序法”,明确在合同领域排除致送适用的可能。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对致送作了模糊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关系的案件时,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八章的规定来确定适用的实体法”,学界有观点认为此条“确定适用的实体法”的语句表明了对外国冲突规范的排除,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接受此种观点因而从整体上放弃对致送的适用;另一方面是法官对致送的样态作了过于狭窄的理解。如前所述,致送具有多种样态,是理念、方法、制度和原则的复合。但由于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官对致送的把握也仅局限于其在法律规范层面的显性样态——制度和原则,认为立法上没有关于接受致送的规定,致送的适用就缺乏正当依据,完全忽视其作为实现公平理念的手段及选法技巧的隐性价值。本文认为,在我国当前的立法没有明确接受致送的条件下,法官还是可以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致送的。首先,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关于〈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二部分第(五)条的规定已因《涉外经济合同法》的废止而丧失了法律效力,并且现行《合同法》也没有明确排除致送在合同领域的适用;其次,上述《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仅表明法律选择的最终结果是选择某国的实体法,并没有排除在法律选择过程中适用外国冲突规范的意图,因此并未明确拒绝致送。[19]最后,尽管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但法官对法律的适用并非是机械的运用,而是包含法律推理、法律解释等价值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同时立法总会在某些领域或某种程度上留给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这都给作为公平理念的形态及选法思维技巧样态的致送创造广阔的适用空间。
  致送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价值在于:一是实现个案的公平。在内国冲突规范的适用导致具体案件出现不公平、不合理的场合,致送即作为一种补救手段,发挥对不合理冲突规范进行个案矫正的功能,以保证案件得以公正妥善的解决;二是获取判决一致以促进民商交流的秩序化。在“一国两制”形成多法域共存的区际社会,促使案件无论在哪个法域起诉均能获取一致的判决,对区际民商交流秩序的形成和日后统一冲突法的制订将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领域和场合,致送的适用可以满足此种期望;三是满足保护弱势群体及我国公民利益的需要。[20]如前所述,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公民在某些国家受到了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适用致送就有利于有利保护弱势群体及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致送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场合有:一是立法规定接受致送的场合。如日后的《民法典》或《合同法》司法解释等接受致送制度,则法官可依据成文法相关规定进行适用;二是冲突规范适用出现偏差的场合。如内国冲突规范所指引的实体法导致案件处理的不公平、不合理,则法官可以适用致送制度,适用外国的冲突规范进行矫正,选择有利于实现个案公平的实体法。三是自由裁量场合。对于属于法官自由裁量法律适用事项,比如“最密切联系地法”的确定,致送即提供了一种确定方法,法官可以依照该机制的指引,在内外国冲突规范逐个考察其与案件的联系紧密程度,最终确定合理的准据法。四立法空白的场合。对于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国际民商争议,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可以进行类推适用,按相近似的法律处理。当类推选择的实体法不利于实现公平时,法官就可以转而适用该国对此事项的冲突规范进行选择,其中可以应用致送进行广泛的选择,直到寻找到合适的实体法对纠纷进行公平处理。

(二)原则与方法——司法衡平理念的确立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

第22号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已经2009年7月27日市政府第13届8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张广宁
  二○○九年八月二十九日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和规范本市法律援助工作,依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三条 市和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部门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条 市和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和区、县级市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受理和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监督和检查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等法律援助日常工作,指导各街、镇司法所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条 市律师协会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支持和指导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和老龄工作委员会为维护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开展法律援助活动。

  第六条 法律援助经费包括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和法律援助业务经费。

  法律援助业务经费包括办理法律援助事项补贴、培训、翻译、鉴定等经常性专项经费。

  法律援助业务经费由法律援助机构管理,专款专用,法律援助业务经费的使用应当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七条 办理法律援助事项补贴按照广东省的补贴标准和上年度办理的法律援助事项数量核定,实行据实支付和结算。

  第八条 每年的11月9日为本市法律援助宣传日。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在法律援助宣传日应当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

  第九条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人员应当依法承担法律援助义务,为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办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项。

  第十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一)所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在本市审理或者处理,或者本市户籍人员的法律援助事项在本市外审理和处理;

  (二)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或者属于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人员;

  (三)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

  第十一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由市司法行政部门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法律援助的资源和需求以及公民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能力等因素,按不低于本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确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十二条 公民申请代理、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应当按照《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证件、证明材料。

  下列人员申请法律援助,无需提交经济困难证明:

  (一)由民政部门进行社会救济的人员;

  (二)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已获得司法救助的人员;

  (三)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待遇的农民工;

  (四)义务兵;

  (五)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需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人员;

  (六)依照有关规定无需提交经济困难证明的其他人员。

  第十三条 基层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该人民法院所在地或者案件审判地的区、县级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除基层人民法院以外的其他人民法院在本市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刑事诉讼案件的当事人依法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按照诉讼阶段由案件侦查、起诉或者审判机关所在地的同级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第十四条 除刑事诉讼案件以外的其他诉讼案件的法律援助申请,由对该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的同级法律援助机构或者申请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区、县级市劳动、人事仲裁案件的法律援助申请由区、县级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其他仲裁案件的法律援助申请,由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其他非诉讼法律事务的法律援助申请,由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所在地首次收到法律援助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第十五条 除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以外的其他法律援助事项办结后,当事人因该事项的后续法定程序继续申请法律援助的,由已办结该事项的法律援助机构继续受理。

  第十六条 各街、镇司法所应当接收法律援助申请材料并进行初步审查,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材料和审查意见报送所在区、县级市法律援助机构。

  第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接收同级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和老龄工作委员会转交过来的职工、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申请法律援助的材料。

  第十八条 律师认为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可以指引其到相关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可以接受当事人的法律援助申请,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材料转交有受理权的法律援助机构。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因上述行为向当事人收取费用。

  第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收到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报送和转交的法律援助申请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在收到根据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转交的法律援助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将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同时通知转交该申请材料的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和老龄工作委员会、律师事务所以及街、镇司法所。

  第二十条 申请人依法对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援助的决定提出异议的,确定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时通知申请人;认为申请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维持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援助的决定,并将维持的决定及其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作出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时,应当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和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需要依法确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并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二条 法律援助机构在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中指派办理法律援助事项应当采用轮值方式。

  市律师协会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有业务专长并自愿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单。

  法律援助事项对承办人员的专业知识或者资历有特殊要求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根据法律援助事项的需要或者受援人的意愿,在前款规定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单中选择指派承办人员。

  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收到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通知后,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根据法律援助事项的需要确定负责承办的法律服务人员,并将承办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告知法律援助机构。

  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为承办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依法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而获得法律援助的,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意见;法律援助机构经核查情况属实的,应当作出终止法律援助的决定,并告知受援人。

  第二十五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规定对其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向承办人员支付法律援助事项补贴。

  第二十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发现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和人员在法律援助工作中有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应当向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市律师协会反映并提出处理建议。

  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市律师协会收到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的处理建议后,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法律援助职责有违法行为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监察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劳动部关于公布试行《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公布试行《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的通知

1965年11月12日,劳动部

我部一九六○年颁发的《蒸汽锅炉安全规程》,已经过五年时间的试行。试行情况表明,这个规程对锅炉的安全运行和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在,我部已根据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对规程作了全面修订,并改名为《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随文颁布试行。本部一九六○年十二月颁发的《蒸汽锅炉安全规程》即行废止。
各级劳动部门,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锅炉的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本规程进行学习,认真执行。在试行中发现的问题,请随时告诉我部。

附: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锅炉安全运行,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锅炉设备的效率,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快、好、省地发展,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是关系锅炉安全运行的五个环节,各有关方面的领导和职工,必须从思想上认识锅炉安全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和贯彻执行本规程。各级劳动部门对本规程的贯彻执行负责监督检查。
第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工作压力>0.7表大气压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以下简称锅炉)。本规程不适用于铁路机车上、船舶上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
第四条 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修理单位,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其要求如与本规程不符合时,有关单位应向劳动部门反映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共同研究解决。

第二章 有关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总的规定
一、设 计
第五条 锅炉的设计,应符合安全和经济的要求。
锅炉的设计,应由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将锅炉设计说明书、制造技术条件、强度计算书、锅炉总图、主要受压部件图等有关安全的设计技术资料,送当地劳动部门备案。全国性的定型设计,应由主管工业部批准,劳动部审查同意,定型设计总图上应有主管工业部批准和劳动部审查同意的字样。
设计单位修改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受压元件原设计时,应报送原批准单位审查,并报送劳动部门备案。
第六条 锅炉受压元件的强度,应按劳动部、第一机械工业部联合公布的“火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暂行规定”和“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暂行规定”计算。
二、制 造
第七条 制造锅炉的单位,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同级劳动部门备案。
第八条 制造锅炉的单位,应按图施工,并严格执行原材料、工艺管理制度和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以保证产品质量。质量不合格或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排污阀不全的产品不准出厂。
第九条 锅炉出厂时,必须附有下列与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
(1)锅炉图纸(总图、安装图和主要受压部件图);
(2)受压元件的金属材料证明书;
(3)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书;
(4)锅炉质量证明书(包括质量总证明书、水压试验证明书和焊接质量证明书);
(5)锅炉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第十条 新制造的锅炉,必须在明显的地位有金属铭牌。金属铭牌上应载明下列各项:
(1)锅炉名称;
(2)制造厂名;
(3)制造年月;
(4)制造厂锅炉产品编号;
(5)设计工作压力(表大气压);
(6)过热蒸汽温度(℃);
(7)额定蒸发量(吨/时)或受热面积(平方米)。
此外,还应在锅筒、过热器联箱、水冷壁联箱和省煤器联箱(铸铁省煤器除外)等主要受压部件的封头上打上钢印,注明制造厂名(或工厂代号)、产品编号和工作压力。
三、安 装
第十一条 安装锅炉的单位,安装工作压力≤25表大气压的锅炉时,应按CBJ2—63“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安装工作压力>25表大气压的锅炉时,应按电规建(DJG)101—6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程锅炉机组篇”施工。
关于锅炉本体的技术要求,应按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局制订的“锅炉专业标准”执行。
安装质量的分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由安装锅炉的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进行。劳动部门应对锅炉的安装质量进行监督。
四、修 理
第十二条 修理锅炉的单位,必须保证锅炉的修理质量。对于受压元件的修理,修理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下列与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
(1)受压元件修理部分的图纸;
(2)修理用的材料证明;
(3)受压元件修理部分质量证明书(包括水压试验证明书和焊接质量证明书)。

第三章 结 构
第十三条 水管锅炉锅筒的最低安全水位,应能保证对下降管可靠地供水。
对火管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规定如下:
(1)立式平头火管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应高于火管全长1/2处;
(2)立式埋头火管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应高于上管板60毫米;
(3)立式冲天管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应高于炉胆顶100毫米;
(4)直径≤1500毫米的卧式回火管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应高于最高火界75毫米;
(5)其它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应高于最高火界100毫米。
火管锅炉水位表的通水孔必须高于最高火界。
第十四条 一切不作为受热面的元件,如由于冷却不够,壁温可能超过该钢号的允许温度时,应予绝热。
第十五条 锅炉结构各部分在运行时应能自由膨胀。
第十六条 锅炉结构应便于安装、检修和清扫内外部。
锅炉上开设门孔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确定,但锅筒内径>1000毫米的火管锅炉和锅筒内径≥800毫米的水管锅炉,都应在锅筒或封头上开设人孔。
对门孔的尺寸规定如下:
(1)锅炉受压元件上,椭圆人孔不得小于280×380毫米;
(2)锅炉受压元件上,手孔短轴不得小于80毫米;
(3)锅炉受压元件上,洗炉孔直径不得小于50毫米;
(4)炉墙上长方形人孔不得小于400×450毫米;圆形人孔的直径不得小于450毫米。
为了避免水、蒸汽和烟气喷出伤人,锅炉受压元件的人孔盖、手孔盖应采用内闭式,盖的结构应保证衬垫不会吹出;炉墙上入孔的门应装设坚固的门闩;炉墙上监视孔的盖应保证不会被烟气打开。
第十七条 设计煤粉、液体或气体作燃料的锅炉时,应考虑炉膛爆炸和烟道爆炸的可能性,一般应根据燃料的特性,在燃烧室和各段烟道上装设防爆门。防爆门的位置、数量和总面积由设计单位确定。防爆门的装置应不致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第十八条 装有可分式省煤器的锅炉,应装设旁路烟道和严密的烟道闸门,否则必须装设接到水箱的循环管。
为防止不可分式省煤器在升火时损坏,应装设再循环管或其它类似装置。
第十九条 几台锅炉共用一个总烟道时,在每台锅炉的支烟道内应装设严密的烟道闸门。
第二十条 受热面管子以及锅炉范围内管道的对接焊缝,不得布置在管子的弯曲部分(盘旋管除外)。
工作压力≤39表大气压的锅炉,受热面管子上(指直的部分)的对接焊缝的中心线距离管子弯曲的起点和锅筒、联箱的外壁以及管子支架的边缘,至少为50毫米;工作压力>39表大气压的锅炉,上述距离至少应为70毫米。锅炉范围内的管道的直段上,对接焊缝的中心线距离管子弯曲起点不得小于管子的外径。
第二十一条 扳边的元件(如封头、炉胆顶等)和圆筒形元件对接焊接时,扳边弯曲起点至焊缝中心线的距离(l),应符合表1的数值:
表1
----------------------------------------
扳边元件的壁厚S(毫米)|距离l(毫米)
------------------------|--------------
<10 | ≥25
10~20 | ≥S+15
>20 | S
| ≥--+25
| 2
----------------------------------------
第二十二条 锅炉上相邻的两节圆筒形部分的纵向焊缝,以及封头上的焊缝和圆筒形部分的纵向焊缝,都不应彼此相连。其焊缝中心线间距至少应为最厚钢板厚度的3倍,并不得小于100毫米。
第二十三条 在锅炉受热面管子直的部分,割换一段管子时,焊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0毫米。
第二十四条 在对接焊接厚度不同的锅炉元件时,应将厚焊件的边缘均匀地削薄,使与薄焊件平滑相接,削薄部分的长度,至少等于两焊件厚度差的5倍(如在双面削薄则为2.5倍)。两焊件的厚度差小于薄焊件厚度的30%,并不超过5毫米,则厚焊件不需要削薄,可直接进行焊接,但应平滑地相接。有拉撑或螺栓加强的焊件,厚度差小于薄焊件厚度的50%,则厚焊件可不削薄。
第二十五条 工作压力≥100表大气压的锅炉,其锅筒或联箱与外径≥133毫米的管接头进行填角焊接前,在管端或锅筒、联箱上必须开坡口。
第二十六条 受压部件上管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接管孔应尽量避免开在焊缝上,并避免管孔焊缝与相邻焊缝的热影响区互相重合;否则焊缝应经热处理消除应力。未经热处理的焊缝上,只允许开个别管孔。
(2)胀接管孔的孔边与焊缝边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胀接质量。
第二十七条 封头应尽量用整块钢板制成。如用两块钢板拼接时,在加工成形前,应先将钢板从两面进行对接焊接。拼接焊缝不应布置在过渡圆弧上,并避免通过人孔、炉胆。
新制造的水管锅炉不得采用扁圆形封头。
第二十八条 为了操作上的方便和安全,对于操作部位较高,使操作人员立足地点距离地面(或运转层)高度超过3米的锅炉,应装设平台、楼梯和防护栏杆等设施。锅炉的平台、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和平台的布置应保证操作人员能顺利通向需要经常操作和检查的地方;
(2)楼梯和平台应防火、防滑;
(3)楼梯、平台和需要操作及检查的炉顶周围,都应有铅直高度不小于1米的栏杆、扶手和高度不小于80毫米的挡脚板;
(4)楼梯的倾斜角度最好为45°~50°,如布置上有困难时,倾斜角度可以适当增大,但不宜超过70°;
(5)水位表前的平台到水位表中间的垂直距离应为1~1.5米。

第四章 金属材料
一、一般要求
第二十九条 设计、制造、安装、修理锅炉受压元件时,采用的金属材料和焊条、焊丝的熔注金属,应符合本章的规定。
二、钢 板
第三十条 用于锅炉受压元件的钢板,应按表2的规定选用。
表2
------------------------------------------------------------
钢的| 钢 号 | 技术标准 | 适 用 范 围
种类| | |------------------
| | |工作压力|壁温
| | |(表大气|(℃)
| | |压) |
------|--------------|----------------|--------|--------
|A3g |GB713--65|≤22 |≤450
炭素钢|15g | 同 上 |≤60 |≤450
|20g | 同 上 |≤60 |≤450
|22g | 同 上 |≤125|≤450
------|12CrMo | YB6--59 |不 限|≤510
合金钢|12CrMoV| 同 上 |不 限|≤540
|12CrMoV| 同 上 |不 限|≤570
------------------------------------------------------------

注①用20g、22g制造不受辐射热的联箱时,工作压力不受限制;
②在技术标准中,合金钢的技术条件不足部分,由制造单位和钢厂协议,制订专用技术条件予以补充。
三、钢 管
第三十一条 用于锅炉受压元件的无缝钢管,应按表3的规定选用。
表3
------------------------------------------------------------------
钢的| 钢 号 | 技术标准 | 适 用 范 围
种类| | |----------------------------
| | | |工作压力|壁温
| | |用 途|(表大气|(℃)
| | | |压) |
----|--------------|----------------|--------|--------|--------
炭| | |受热面 |≤60 |≤500
素| 10、20 | YB |管 子 | |
钢| |232--63 |--------|--------|--------
| | |联箱、蒸|≤60 |≤450
| | |汽管道 | |
----|--------------|----------------|--------|--------|--------
| | |受热面 |不 限|≤540
| | |管 子 | |
|12CrMo |YB6--59 |--------|--------|--------
| | |联箱、蒸|不 限|≤510
| | |汽管道 | |
|--------------|----------------|--------|--------|--------
| | |受热面 |不 限|≤550
| | |管 子 | |
合|12CrMoV| 同 上 |--------|--------|--------
| | |联箱、蒸|不 限|≤540
| | |汽管道 | |
金|--------------|----------------|--------|--------|--------
| | |受热面 |不 限|≤560
| | |管 子 | |
钢|15CrMo | 同 上 |--------|--------|--------
| | |联箱、蒸|不 限|≤550
| | |汽管道 | |
|--------------|----------------|--------|--------|--------
| | |受热面 |不 限|≤580
|12 | |管 子 | |
|CiIMoV | 同 上 |--------|--------|--------
| | |联箱、蒸|不 限|≤570
| | |汽管道 | |
--------------------------------------------------------------------

注:①在技术标准中,对合金钢的技术条件不足部分,按第30条注②办理;
②20号钢可用于壁温≤500℃的受热面管子和壁温≤450℃的联箱和蒸汽管道,其工作压力不受限制。有关技术条件中的不足部分按第30条注②办理。
四、锻 件
第三十二条 锅炉上受压的锻件应按表4的规定制造。
五、铸 钢 件
第三十三条 锅炉上受压的铸钢件,磷、硫含量都不得超过0.05%,并符合表5的规定。
表4
--------------------------------------------------------------------------------------------
钢的种类| 钢 号 | 技 术 标 准 | 适 用 范 围
| | |------------------------------------------
| | | 用 途 |工作压力(表|介质温度
| | | | 大气压) | (℃)
--------|------------------|------------------|------------------|------------|--------
| A3 | GB700--65|法兰盘、手孔盖、不| ≤22 |≤350
炭 | | |与火焰接触的锻件 | |
素 |15、20、25、| GB699--65|大型锻件、联箱法兰| ≤60 |≤450
钢 | | |盘 | |
| 22g | GB713--65|锻制锅炉封头 | ≤125|≤450
--------|------------------|------------------|------------------|------------|--------
| 12CrMo | YB6--59 | 大型锻件 | 不 限 |≤540
合 |------------------|------------------|------------------|------------|--------
金 |15CrMo | 同 上 | 大型锻件 | 不 限 |≤550
|12CiIMoVY| | | |
钢 |------------------|------------------|------------------|------------|--------
| | 同 上 | 大型锻件 | 不 限 |570
--------------------------------------------------------------------------------------------

表5
--------------------------------------------------------------------------------------------------
钢的种类| 钢 号 | 技 术 标 准 | 适 用 范 围
| | |------------------------------------
| | |公称压力(表大气压)|介质温度(℃)
--------|------------------------------|------------------|--------------------|--------------
炭素钢 |ZG15、ZG20、ZG25、|JB300--62 | ≤64 | ≤400
|ZG30、ZG35 | | |
--------------------------------------------------------------------------------------------------

注①用于公称压力>64表大气压和介质温度不超过450℃的铸钢件,应采用特级炭素钢来铸造,其含硫量不得大于0.045%,含磷量不得大于0.040%;
②介质温度超过450℃的铸钢件,应用耐热合金铸钢制造;
③对于空心的受压铸钢件,必须按JB74--59的规定进行水压试验。
六、铸 铁 件
第三十四条 锅炉上受压管路的铸铁附件应符合表6的规定,但不得用灰口铸铁制造排污阀和排污弯管。工作压力≤13表大气压的锅炉及蒸汽温度不超过300℃的过热器,其放水阀和排污阀的阀壳可用表6中的可锻铸铁或球墨铸铁制造。
表6
--------------------------------------------------------------------------------------------
| | | 适 用 范 围
| | |----------------------------------
铸铁名称| 牌 号 |技 术 标 准 |工作压力 |介质温度|附件公称通
| | |(表大气压)| (℃)|径(毫米)
--------|----------------------------|----------------|------------|--------|----------
灰口铸铁|不低于HT15--32 |JB297--62| ≤8 |<300|<300
| | |------------|--------|----------
| | | ≤13 |<300|<200
--------|----------------------------|----------------|------------|--------|----------
| KT30--6 | | ≤20 |<300|<100
| KT33--8 | | | |
可锻铸铁| KT35--10 |JB299--62|------------|--------|----------
| KT37--12 | | ≤40 |<300|<80
| KT45--6 | | | |
--------|----------------------------|----------------|------------|--------|----------
球墨铸铁|QT45--5、QT40--10|JB298--62| ≤22 |<300|<100
--------------------------------------------------------------------------------------------

注:锅炉上受压管路的铸铁附件必须按JB74--59的规定进行水压试验。
第三十五条 工作压力≤22表大气压的铸铁省煤器,允许采用牌号不低于HT12—28的灰口铸铁制造。在制造厂内,应对省煤器上使用的铸铁部分进行水压试验,其压力应等于锅炉工作压力的2.5倍。
七、紧固零件
第三十六条 锅炉受压元件用的法兰紧固零件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
钢的种类| 钢 号 | 技 术 标 准 | 适 用 范 围
| | |--------------------------------------------
| | | 用 途 | 工作压力 |介质温度
| | | |(表大气压)| (℃)
--------|------------------------|------------------|--------------------|------------|--------
|A3F、A4F | CB700--65|双头螺栓、螺栓、螺母| <22 |≤220
炭 |------------------------|------------------|--------------------|------------|--------
素 |A3、A4、A5 | CB700--65|双头螺栓、螺栓、螺母| <22 |≤350
钢 |------------------------|------------------|--------------------|------------|--------
| | |螺栓、双头螺栓 | 不 限 |≤435
|25、30、35、40、| CB699--65|--------------------|------------|--------
| | |螺母 | 不 限 |≤480
--------|------------------------|------------------|--------------------|------------|--------
| | |螺栓、双头螺栓 | 不 限 |≤435
| 40Cr | YB6--59 |--------------------|------------|--------
| | |螺母 | 不 限 |≤480
合 |------------------------|------------------|--------------------|------------|--------
| | |螺栓、双头螺栓 | 不 限 |≤480
| 30CrMo | 同 上 |--------------------|------------|--------
| | |螺母 | 不 限 |≤510
金 |------------------------|------------------|--------------------|------------|--------
| | |螺栓、双头螺栓 | 不 限 |≤530
|25Cr2MoVA | 同 上 |--------------------|------------|--------
| | |螺母 | 不 限 |≤550
钢 |------------------------|------------------|--------------------|------------|--------
| | |螺栓、双头螺栓 | 不 限 |≤510
|38CrMoAIA | 同 上 |--------------------|------------|--------
| | |螺母 | 不 限 |≤530
----------------------------------------------------------------------------------------------------
八、拉撑和铆钉
第三十七条 锅炉拉撑和铆钉使用的钢材,应符合GB715—65的规定。对钢号为ML3的拉撑,还应符合GB715—65技术条件中第7条的规定。
九、焊条和焊丝
第三十八条 焊接受压元件用的焊条和焊丝,应符合YB199—63的规定,电焊条应符合JB294—61、JB295—61的规定。熔注金属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
| | 溶注金属的机械性能
钢的牌号 | 焊接种类 |----------------------------------------------------------
| | 抗拉强度σb |伸长率δ5 | 冲击值ακ
| |(公斤力/平方毫米)| (%) |(公斤力·米/平方厘米)
----------------|------------------|--------------------|----------|------------------------
合金钢: |手工电焊和自动电焊| | 16 | 5
12CrMo |------------------| 不低于焊件金 |----------|------------------------
12CrMoV| 气 焊 | | 12 | 4
12CrIMoV| | 属抗拉强度的 | |
----------------|------------------| |----------|------------------------
|手工电焊和自动电焊| 下限 | 18 | 8
炭 素 钢 |------------------| |----------|------------------------
| 气 焊 | | 16 | 4
------------------------------------------------------------------------------------------------

注:关于熔注金属的试样,其数量、形式、尺寸、割取、加工和试验方法应符合JB303--62的规定。

第五章 焊 接
一、一般要求
第三十九条 制造、安装、修理锅炉的单位,应经常对焊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加强对焊接工作的管理,以保证全部焊缝的焊接质量。
第四十条 受压焊件的焊缝质量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检验:
(1)外部检查;
(2)机械性能试验;
(3)金相检验;
(4)透视检查;
(5)水压试验。
第四十一条 焊工考试应按劳动部颁发的“锅炉、受压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进行。受压焊件必须由合格焊工焊接,焊缝附近必须打上焊工代号的钢印。
二、有关焊接工艺的要求
第四十二条 组合焊件时,不应用强力使焊件对正,以免引起冷加工硬化和附加应力。
第四十三条 焊接下列焊件时,必须进行预热:
(1)含炭量>0.28%的炭素钢锅炉焊件;
(2)根据焊接性能必须进行预热的合金钢锅炉焊件。
第四十四条 为减少锅炉受压元件在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应力,以及改善焊接接头的金属组织和机械性能,下列焊件必须进行焊后热处理:
(1)壁厚>35毫米的炭素钢锅筒、联箱和集汽包(对锅筒作整体热处理有困难时,可以按制造厂的生产守则,进行局部热处理);
(2)合金钢的锅炉受压焊件;
(3)在设计和工艺中要求作热处理的锅炉受压焊件。
三、焊缝的外部检查
第四十五条 受压焊件的全部焊缝都应作外部检查。焊缝不得有下列缺陷:
(1)焊缝或热影响区的表面有裂纹;
(2)焊缝上有弧坑、气孔或浮焊;
(3)咬边深度超过0.5毫米;
(4)焊缝高度低于主金属。
第四十六条 对接焊接的受热面管子,应在制造厂内进行通球试验。蛇形管通球试验用的钢球,其直径为管子内径的0.85倍;水冷壁管通球试验用的钢球,其直径为管子内径的0.9倍。
四、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试验
第四十七条 为检查焊接接头的强度、韧性和塑性,对焊接接头应作下列机械性能试验:
(1)拉力试验;
(2)冷弯试验或压扁试验;
(3)工作压力>40表大气压或壁温>450℃的焊件,如壁厚≥12毫米,必须作冲击韧性试验。
试样的数量、形式、尺寸、割取和试验方法按JB303—62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八条 用钢板焊制锅筒、联箱或其它类似焊件时,应按相同的焊接条件焊制检查板。
检查板的数量,由制造厂和安装单位根据本单位焊接质量情况和锅炉结构,自行规定,但焊接一批(不超过10台)同类型的锅炉的每个手工焊工和每台自动焊机至少应各焊一块检查板。
第四十九条 检查壁厚≥12毫米管子的对接焊缝质量,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在焊接管子的同时,必须用相同的焊接条件来焊制检查接头;
(2)在制造锅炉部件或安装每一台锅炉时,对于同一类型焊缝,每个焊工焊制检查接头的数目,至少为对接接头总数的1%,并不少于1个;
第五十条 检查壁厚<12毫米管子的对接焊缝,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检查接头尽可能直接在产品上切取;
(2)在每个焊工焊接的同类焊件上,对每种直径管子的对接接头,检查接头的数目至少为对接接头总数的1%,并不少于两个。
第五十一条 如焊接质量稳定,经制造、修理或安装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管子对接接头的检查接头数量可以酌情减少,而且每种管径的对接接头不超过10个时,可以不做机械性能试验。
第五十二条 从检查板或检查接头上切取的试样,其每项机械性能试样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必须符合表9、10的规定。但其中如有一个拉力或冷弯试样的试验结果比表内规定低10%,或一个冲击韧性试验结果比表内的规定低2公斤力·米/平方厘米时,则认为不合格。
表9
--------------------------------------------------------------------------------------------
焊| |壁 厚| 抗拉强度ad |冷弯试验的弯曲角度|冲击值ak(公斤力·
接| 钢 材 |(毫米)|(公斤力/平方毫米)| (度) |米/平方厘米)
种| | | | |
类| | | | |
--|--------------|--------|--------------------|------------------|--------------------
电|炭 素 钢|任何壁厚| | ≥100 | ≥6
|--------------|--------| 不低于经过同样 |------------------|--------------------
|铬 钼 钢 和|≤20 | | ≥50 | ≥5
| |--------| 热处理的焊件金 |------------------|--------------------
焊|铬 钼 钒 钢|>20 | | ≥40 | ≥5
--|--------------|--------| 属的最低抗拉强 |------------------|--------------------
气|炭 素 钢|<12 | | ≥70 |
|--------------|--------| 度 |------------------|--------------------
|铬 钼 钢 和|<12 | | ≥30 |
|铬 钼 钒 钢| | | |
--------------------------------------------------------------------------------------------

注:如弯曲试验不合格,但其它机械性能试验和金相检验均合格,经过鉴定,由制造或安装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弯曲试验合格标准可酌予降低。
表10
--------------------------------------------------------
管 子 种 类 |压扁试验后管子 | 附 注
|内壁的间隙(h)|
----------------------|----------------|--------------
10号钢管 | h≤3S |
----------------------|----------------| S——壁厚
20号钢管、铬钼钢 | h≤4S |
管、铬钼钒钢管 | | D1——管子
----------------------|----------------|
厚壁管 | |外径
(S:D1>0。13) | h≤0.5D1 |
--------------------------------------------------------
第五十三条 机械性能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在检查板或检查接头上切取该项试验的双倍试样重作试验,如仍不符合第52条的要求,则该检查板或检查接头所代表的焊缝为不合格。
五、焊接接头的金相检验和折断面检查
第五十四条 下列焊件应进行金相检验:
(1)工作压力>40表大气压的锅筒和工作压力>60表大气压的联箱、管子、或壁温>450℃的焊件;
(2)工作压力≥39表大气压的锅炉的锅筒和联箱上的管接头(即短管)的角焊缝;
(3)在焊接过程中,可能发生淬火硬化或可能产生裂纹的合金钢锅炉焊件。
第五十五条 金相检验的试样,应按下列规定割取
(1)检查锅筒和联箱的焊接质量时,应从每块检查板上各割取一个试样;
(2)检查受热面管子的焊接质量时,应从半数检查接头上各割取一个金相检验试样;
(3)锅炉范围内的管道(炭素钢管和低合金钢管)的对接接头作金相检验时,应从每个检查接头上割取一个试样;
(4)检查锅筒和联箱上管接头角焊缝的焊接质量时,将管接头分为壁厚≥5毫米、<5毫米两种,对每种管接头,每焊200个时,应焊一个检查接头,不足200个亦应焊一个,并沿检查接头中心线切开作金相检验。
第五十六条 对整个检查接头进行拉力试验,并以压扁试验代替冷弯试验时,应从每个焊工焊接的每种类型的对接接头中,切取0.5%对接接头作金相检验。但对每个焊工焊接的每种类型的对接接头,至少应切取一个。
第五十七条 电弧焊和气焊的焊接接头,其金相宏观和微观检验的结果应符合第一机械工业部锅炉专业标准(G0305—61)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 如金相检验的结果不合格,允许用双倍试样重作试验。
试样必须从同一块检查板、相同的检查接头或焊件上切取。重作金相检验结果仍不合格,则该检查板、检查接头所代表的焊缝为不合格。
第五十九条 工作压力≥100表大气压的锅炉的受热面管子和锅炉范围内的管道的对接焊缝,应作折断面检查。
六、焊缝的透视检查
第六十条 对锅筒和其它主要受压焊件的对接焊缝的透视长度规定如下:
工作压力≥13表大气压的锅炉为100%;工作压力<13表大气压的锅炉至少为焊缝总长度的25%。如焊接质量稳定,经制造单位的技术检查部门提出,技术总负责人批准,透视长度可酌情减少,但不得少于下列数值:
工作压力>39表大气压的锅炉的锅筒和其它主要受压焊件,纵缝的透视长度可减至50%,环缝可减至25%;工作压力为13~39表大气压的锅炉的锅筒和其它主要受压焊件,纵、环焊缝的透视长度可减至25%;工作压力<13表大气压的锅炉的锅筒和其它主要受压焊件,纵、环焊缝的透视长度可减至15%。
对接焊缝的透视部位,必须包括全部“T”字接头,透视具体位置由制造单位技术检查部门确定。
用超声波探伤器进行100%探伤的焊缝,可以只透视超声波探伤时发现有问题的部位。
第六十一条 外径108毫米的不受烟气加热的管子,如压力≥100表大气压或温度>450℃时,至少抽5%的对接接头作透视检查。透视部位由制造单位或安装单位的技术检查部门确定。
第六十二条 焊缝经过X光或r射线的透视检查,发现焊缝有下列缺陷之一的,认为不合格:
(1)任何裂纹;
(2)焊缝的截面上有未焊透部分;
(3)无垫圈的单面焊接的焊缝,壁厚≤20毫米时,其根部未焊透部分超过壁厚的15%;壁厚>20毫米时,超过3毫米;
(4)壁厚≤20毫米时,夹渣和气孔的深度总和超过壁厚的15%;壁厚>20毫米时,夹渣和气孔的深度总和超过3毫米;
(5)每个夹渣的长度超过壁厚的1/3,夹渣间的距离小于最长夹渣的6倍;在相当于12倍壁厚的长度内,夹渣长度之总和超过2倍壁厚(对工作压力>39表大气压锅炉的受压焊件为1倍壁厚);
(6)气孔成网状分布;
(7)焊缝的任何部分,在1平方厘米焊缝上气孔和夹渣长轴总和超过5毫米,或气孔和夹渣总数超过5个;
(8)直线上气孔数量超过3个,并且间隔距离小于1.5毫米。
第六十三条 经过部分透视检查的对接焊缝,发现有不能允许的缺陷时,应在缺陷的延伸方向或可疑部分作补充透视。补充透视后,对焊缝质量仍有怀疑时,该焊缝应全部透视。
锅炉范围内的管道对接接头,如发现有不能允许的缺陷,应作补充透视。补充透视数目,应等于第一次透视数目的两倍。补充透视不合格时,则应将该焊工焊接的全部对接接头作透视检查。
七、超压水压试验
第六十四条 受压焊件的超压水压试验应在透视检查和热处理后进行。
单个锅筒和在制造单位组合好的焊制锅炉,应按照本规程第139、140条的规定,在制造单位进行水压试验;联箱和其它类似部件,应以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水压试验,并在试验压力下保持5分钟。
对接焊接的受热面管子,应在制成后逐根地进行超压水压试验。试验的压力为工作压力的两倍,并在试验压力下保持10~20秒钟。焊接的管路附件应按JB74—59的规定进行超压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保持的时间,制造单位根据附件结构,自行决定。
水压试验时,在试验压力降到工作压力后,用手锤轻敲焊缝附近(如焊缝附近有铆缝的不得锤击)。
超压水压试验的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141条的规定。
在设计锅炉元件时,应考虑到超压水压试验时的应力不致超过金属屈服点的80%。
八、焊缝缺陷的处理
第六十五条 对于焊缝上不允许有的缺陷,必须在彻底消除后进行焊补,或采取切换等其它返修措施。返修后,是否需要热处理,应在技术条件中规定。
本规程规定必须进行透视检查的焊缝,返修部分必须作透视检查。

第六章 胀 接
第六十六条 锅炉管子和锅筒、联箱等的胀接工作,应按锅炉设计图和有关胀接的工艺守则进行。
第六十七条 为保证胀接质量,胀接管子的管端硬度大于管板硬度时,管端应退火。
第六十八条 胀接前,必须将管端和管孔清理干净,至露出金属光泽。管孔上不得有纵向刻痕,环形或螺旋形刻痕深度不得大于0.5毫米,刻痕到孔边的距离不得小于孔壁厚度的1/3,并不得小于4毫米。
第六十九条 不得用强力将管子装入管孔内。管端伸出管孔壁的长度对水管锅炉应符合表11的规定,对火管锅炉应为7~11毫米。
表11
--------------------------------------------------------------------------------------------------
管子外径(毫米)|32--38|42|51--60|76|83|102|108|133|83|102
------------------|----------|----|----------|----|----|------|------|------|----|------
管端伸出长度|正常| 9 |10| 11 |12|12|15 |15 |16 |18|23
(毫米) |最小| 6 | 6| 7 | 8| 9| 9 |10 |11 |15|20
|最大| 12 |12| 15 |16|18|18 |19 |20 |22|27
------------------|------------------------------------------------|----------------------------
适 用 范 围 | 用于锅筒或管孔带倒角的联箱 |用于管孔不带倒角的联箱
--------------------------------------------------------------------------------------------------
第七十条 新造和新安装锅炉的胀管率应为1~1.9%。胀管率可按下式计算:
d1--d2--δ
H=—————×100%
d3
式中:H——胀管率(%),
d1——胀完后的管子内径(毫米);
d2——未胀时的管子内径(毫米);
d3——未胀时的管孔直径(毫米);
δ——未胀时管孔直径与管子外径之
差(毫米)。
第七十一条 在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并对试样进行比较性检查,检查接口部分是否有裂纹,胀接过渡部分是否有剧烈变化,喇叭口根部与管孔壁的结合状态是否良好等,然后检查管孔壁与管子外壁的接触表面的印痕和啮合状况。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合理的胀管率。
安装时试胀用的管端和钢板,由制造厂负责供给。
第七十二条 管端翻边应与管子中心线成12°~15°角。火管锅炉高温侧的管端必须进行90°扳边,并保证管边与管板严密接触。
第七十三条 胀接管端不应有起皮、皱纹、裂纹、切口和偏斜等缺陷。在胀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胀口的胀接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
第七十四条 胀接全部完毕后,必须进行超压水压试验,检查胀口的严密性和牢固性。
第七十五条 为了准确计算各胀口的胀管率和记录胀接质量,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检查和测量结果,作内容完善的胀接记录。

第七章 主要附件和仪表
一、安 全 阀
第七十六条 蒸发量>0.5吨/时的锅炉,至少装设两个安全阀(不包括省煤器安全阀)。蒸发量≤0.5吨/时的锅炉,至少装一个安全阀。
可分式省煤器出口处(或入口处)和蒸汽过热器出口处必须装设安全阀。
第七十七条 安全阀应铅封直地安装,并尽可能装在锅筒、联箱的最高位置。在安全阀和锅筒之间或安全阀和联箱之间,不得装有取用蒸汽的出汽管和阀门。
第七十八条 安全阀的总排汽能力,必须保证在锅筒和过热器上所有安全阀开启后,锅炉内的蒸汽压力上升幅度不超过表12中规定的安全阀较高开启压力的3%。
锅筒和过热器安全阀的数量和尺寸可参照下式计算:
A.D
ndh=———
P+Ⅰ
式中: n——安全阀的数目(锅筒和过
热器之间没有阀门时,安
全阀的数目包括锅筒上和
过热器出口处所有安全
阀;如有阀门,则仅指锅
筒上安全阀的数目);
d——安全阀座的内径(厘米);
h——安全阀的提升高度(厘
米);
D——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
(公斤/时);
P——锅炉蒸汽压力(表大气
压;
A——系数:

h≤------时,A=0.0075;
20

h≤------时,A=0.015。
4

过热器上安全阀的排汽量,应保证在该排汽量下,过热器有足够的冷却,不至于烧坏;省煤器安全阀和冲动式安全阀的截面积由设计单位确定。
第七十九条 安全阀上必须有下列装置:
(1)杠杆式安全阀要有防止重锤自行移动的装置和限制杠杆越出的导架;
(2)弹簧式安全阀要有提升手把和防止随便拧动调整螺丝的装置;
(3)静重式安全阀要有防止重片飞脱的装置。
第八十条 几个安全阀和共同装置在一个与锅筒直接相连的短管上,则短管的通路截面积应不小于所有安全阀截面积总和的1.25倍。
工作压力≤39表大气压的锅炉,安全阀座内径应不小于25毫米;工作压力>39表大气压的锅炉,安全阀的阀座内径应不小于20毫米。
第八十一条 安全阀一般应装设排汽管,防止排汽时伤人。排汽管应尽量直通室外,并有足够的截面积,以减少阻力,保证排汽畅通。工作压力≥13大表气压的锅炉,其安全阀排汽管应通至室外。
安全阀排汽管底部应装有接到安全地点的泄水管。在排汽管和泄水管上都不允许装置阀门。
省煤器的安全阀应装排水管,并通至安全地点。在排水管上不允许装置任何阀门。
第八十二条 为防止安全阀的阀盘和阀座粘住,使用锅炉的单位应定期对安全阀作手动或自动的放汽或放水试验。
第八十三条 锅筒和过热器上安全阀应按表12规定的压力进行调整和校验:
表12
----------------------------------------
锅炉工作压力|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表大气压)|
------------|--------------------------
|工作压力+0.2大气压
<13 |--------------------------
|工作压力+0.4大气压
------------|--------------------------
| 1.04倍工作压力
13~39 |--------------------------
| 1.06倍工作压力
------------|--------------------------
| 1.05倍工作压力
>39 |--------------------------
| 1.08倍工作压力
----------------------------------------
注①锅炉上必须有一个安全阀按表中较低的开启压力进行调整。对有过热器的锅炉,按较低压力进行调整的安全阀必须为过热器上的安全阀,以保证过热器上的安全阀先开启。 ②表中的工作压力,对于冲动式安全阀系指冲量接出地点的工作压力,对于其它类型的安全阀系指安全阀装置地点的工作压力。省煤器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为装置地点工作压力的1.10倍。安全阀经过校验后,应加锁或铅封,并将校验结果填入“锅炉安全技术登录簿”。
第八十四条 安全阀出厂时,应有金属铭牌,载明下列各项: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